激情掙扎後正向思考
很久未進戲院,趁著假期,觀賞改編自DC宇宙影片(蝙蝠俠系列)漫畫旗下的同名角色的美國心理驚悚片~小丑(JOKER),劇情講述一位從小被母親暱稱為「快樂」,希望能為世界帶來歡笑的男子亞瑟佛萊克,想藉由演出脫口秀實現他多年來的夢想,因此他透過學習其他喜劇演員的幽默特質,增進自己的搞笑能力,但事與願違,在經歷多次的挫折之後,望著回家路上那一條漫長的階梯,他心裡隱藏的邪惡也逐漸顯露出來,在高潭市轉變為瘋狂的犯罪策劃者,小丑所描述的不僅僅是一位邪惡反派的誕生,更是一個人心靈與整個社會在龐大壓力之下,從看似風平浪靜到最後完全崩解的過程。
看完電影,走出戲院,觀察周遭的觀眾,有人看完情緒更加壓抑,有人看完悲傷泛淚,我的情緒仍沉澱在亞瑟在車頂跳舞的那一刻,雖然他最後展露出快樂的笑臉,但我就像整個世界已經失去希望一樣,內心感到無比沈重和失落,久久難以平復。這就是「小丑」真正讓人害怕,導致我心情低落的主要原因,觀賞電影的過程中除了為亞瑟一步步沉淪感到難過之外,看著他經歷這段痛苦壓抑的旅程,我也開始對這世界感到失望,不斷有負面想法湧上心頭。
但經過一番激情掙扎後,我們總不能活在小丑視界裡,應該正向思考,積極面對人生,因此「小丑」啟發了我們五件事。
第一件事~感受面具的存在、迎向光明
電影的開場,亞瑟坐在鏡子前,畫著工作需要的小丑妝,臉上雖用手指硬擠出的笑容,但混著顏料的藍色眼淚,卻直直地流下臉頰,觀眾透過特寫,看著他表面的樣貌,卻無法從中明白,他內心真正所想,電影正是透過小丑這層「面具」,呈現表面光鮮亮麗的社會中,其實隱藏許多無法被看見,甚至被刻意忽略或犧牲的黑暗角落。而且人的表情,時常會與情緒相矛盾,究竟是被社會戴上了面具,還是一種對情感缺陷的補償。
面具並不是打碎了就能成就真實自我,它一直是有用的中介者和橋樑,聯繫著外部世界和自我之間,它也是個性之中關鍵的部分,保護著內在自我,它就像是每天我們穿上衣服的時候,我們就同時戴上了面具,將自己掩護起來,只因為我們不願意讓自己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別人的眼前,因為我們總有或多或少的表裡不一;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回歸真正的「自我」?
我們可以做的是~看見自己所具備的人格面具,以及何以會需要並展現此人格面具來保護自己,那麼,我們要保護的那個脆弱的自己,我們是否能看到他?當我們越恐懼、越排拒,去看見心裡那股原始能量的存在,面具會越戴越多,越戴越厚。且讓我們一起停下來,細緻地描繪和感受自己的人格面具,在自我成長的世界裡沒有對錯,體認面具的存在,也感受內在的恐懼,不過度認同和依賴面具,不過度苛責內在世界,才能使我們一步步邁向光明,讓真正的自我活靈活現,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充滿生機。
第二件事~跳脫不斷執著的內心,只有自己
人生總是在七情六慾中不斷的執著,因為每個人的不同,有些人扛的住,有些人就此精神瓦解。亞瑟本身就是被忽略或犧牲的黑暗角落,也是扛不住的那一個,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大笑,他知道自己的精神狀況,也願意就醫,但是即使用了最強效的藥物,仍然無法控制。而社會的不理解,使他始終無法融入人群。
生命中有太多無語的時刻,總會讓人思考怎麼會那麼湊巧?老天爺是不是捉弄我?我是不是被世界拋棄的那一個?當我們相信命運,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;當我們不相信命運,一切的必然也都只是偶然。
所以一個從容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;一個自卑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;一個和善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;一個叛逆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……也就是說,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,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。
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、不公、缺少陽光,那就說明,真正出問題的,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,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。這個時候,需要改變的,正是自己不斷執著內心;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,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。畢竟,在這個世界上,只有你自己,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。
第三件事~內心淨白時,會看到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
「小丑」片中,亞瑟通過家門口,那段長樓梯的方式,代表他當下的心境。經過社會摧殘,拖著沉重腳步,走上階梯回家,是他被迫屈服於社會體制下,忍受自己笑話,不被重視,疾病與人生被當成笑柄嘲諷,受到眾人歧視與誤解的痛苦。電影後段,當他放棄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則,不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,聽從自己最真實的心聲,那種終於放飛自我、跟著本能反應,踏著輕快且怪異的舞步走下樓梯,最終蛻變成一位崇尚混亂、希望看到世界燃燒的反派角色,心境業已轉換為「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個悲劇,現在我才發現它是個喜劇。」我們便能從中了解他為何會從「快樂」變得如此「失控」的原因。
人生短短數十年,跟宇宙之浩瀚,時間之無涯來比,有如滄海之一粟,很多人糊裡糊塗過了一輩子,有如黃樑一夢般,轉眼垂垂老矣……。戲台上一幕幕的悲歡離合,都是人生的縮影,在「小丑」劇中,一筆帶過的是他的悲慘一日~笑的時候,不一定開心,也許是一種無奈;哭的時候,不一定流淚,也許是一種釋放。太無語了,太無奈了,好像哭也沒有幫助,一整個好無助就像亞瑟一樣。但是當我們細細思量,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;戲是可以彩排的,人生卻無法重新來過,所以把握現在、活在當下,珍惜四周的好夥伴,認真做好份內的工作,就能減少懊悔、享受幸福快樂的人生。每一個每一個,曾因為人言受傷的,甚至我自己,請拋下所有既有的成見吧!好好地去檢視自己一番;當內心淨白時,會看到一個純粹、真實的自己,而非經由不懷好意的他人所玷汙。你是最棒的,請如此地相信;因為,唯有相信,人生才能真正落實成為喜劇收場。
第四件事~取悅觀眾的小丑,邪惡的小丑
戲劇裡的亞瑟,若不能節制自己的行為,卻無限上綱,自己的惡行,也不試著去意識自己的不良反應,反而加入惡的世界,惡行和失控的反應,更加破壞自己的社會適應、推開所有本來可以提供愛的人,進而自我隔離。
所以當他的人生觀徹底崩潰時,他可能再也無法相信,世界上有任何的善、任何的溫暖、任何的希望。那是一種徹底的絕望。加上首次殺人所感受到的力量和解脫,就此認為一切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殺戮之中。殺人是他能得到的安全、公平、與力量的唯一手段。母親背叛他、傷害他,還持續綁架他的人生,在這一刻,他只知道殺了她,才是唯一的解脫之道,嚴重的情緒,影響他無法思考其他解決之道。
當他無心插柳,引發一場社會運動,並且被尊為精神領袖,那更是這一生中,從未經歷到的認同與成就。當了一輩子的過街老鼠,又怎麼能不享受這樣的翻轉呢?他無心的一次殺人事件,帶給他的卻是各種正面的獎勵,也獲得安全感與權力感,甚至成為精神領袖和英雄,都是內在與外在的行為獎賞;相較於過去的弱勢與渺小,這是極為強烈的制約效果,同時又缺乏其他的健康機制,難怪他會走上這條路。
小丑以一個黑暗、負面、反社會與反政府的方式,道出這個社會上某些人的心聲,電影接近尾聲時,亞瑟跟莫瑞說:「進場時,請介紹我是Joker。」這一方面是呼應蝙蝠俠裡Joker的誕生,另一方面也宣示他不再是取悅觀眾的Clowns,而是存在每個在社會底層掙扎,使盡全力也難以翻身的小人物,所崇拜的那位試圖把所有不正常變成正常的精神象徵Joker(evil clown)。
第五件事~和軟弱的自己搏鬥時,讓堅持與態度相伴
「小丑」以非常寫實的角度,透過社會真實存在情形,描述著惡意如何產生,面對隱藏的黑暗真相時,又如何地孤立無援。片中的亞瑟拼命地嘗試融入社會,吃藥、定期會見社工,獨力照顧母親,懷著當一名笑匠的理想抱負,身上帶著一本筆記,寫滿自己認為的絕竅與想法,最終目標,能夠成為接受名嘴莫瑞的訪問。可是,亞瑟越想重回正軌,似乎離他更遠。所以亞瑟在筆記中寫道: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’t.(故作正常才是病患最不正常的地方)。
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,亞瑟發現,整個社會充滿冷漠、虛偽、背叛與壓榨,所有的努力只是迎合這座齷齪不堪的城市,當他在地鐵中被毆打,出於自衛而開槍殺人,潛藏的意志逐漸解放。當他到協助的社工處,會面的志工,都是問相同問題,表現冷淡。其後追查身世時,赫然發現自己是個養子,且有被家暴的記錄,造成神經受損,導致情緒激動的時候會大笑。最親的人竟然是自己悲慘的人生,與虛假目標的元兇,最終忍無可忍,殺了卧病在床的母親。他卸下了獨力照顧母親的最大負擔,從那一刻起,他的人生觀,徹底崩潰。再也無法相信世界上,有任何的善、任何的溫暖、任何的希望。那種徹底的絕望,使他踏向社會復仇的道路。
小丑的劇情是虛構的,是極端的;但是我們的世界,的確存在著許多承受著創傷的人;也許是童年,或成年的家暴經驗,也許是霸凌,也許是貧窮,也許是階級,也許是受歧視,以及各式各樣無力掙脫的痛苦,都能讓人產生劇情中的人物。可是,如果我們的社會都能更有愛,給予身邊的人多一點的愛和支持,使傷痕累累的人能夠感到安全、逐漸建立對人性與社會的信任,也許這些人,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療癒,不用走到摧毀他人,或摧毀自己的那一步。
最近電視金鐘獎最佳劇情片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,最夯的一句話「希望總在雲的後面」。唐朝詩人王維詩詞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」。「終南別業」道盡王維,在中老年時,從嚮往到擁有,參與到自在自得的心境轉換。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;展現了對大自然的微妙探索,就如同人心世情,無不洞澈。但是時空有盡,無處可達時,偶然值林叟,也能隨境而轉念,望雲而起,觸動生機。人生何嘗不如此,生命無限,雖處於困境而自得,啟心動念間,雲開見日,自在無礙。
我們每個人都在和軟弱的自己搏鬥,但是我們並不孤單,就讓「堅持」與「態度」和我們相伴,它將在內心抉擇時,幻化成一股意志力突破的力量,挑戰更遠路程吧!為人生再次加油(握拳)!
留言